根据 CB Insights 预测,到 2026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增至 1.1 万亿美元,相较于 2018 年的 1900 亿美元,增长超过 5 倍。
底层设备增长的延伸,是边缘设备数量、数据量的陡然增加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边缘设备的多标准现状和丰富的垂直应用场景,不仅对软硬件的适配度提出更高要求,还对数字化和智能化反向施压。物联网系统一般遵循以云为中心的互联网架构,主要涉及到三大技术:嵌入式系统、中间件以及云服务。嵌入式系统主要为前端设备,如摄像头、机器人、无人机等提供智能支持,中间件主要解决前端设备的异构嵌入式系统与云端的联系协同,云服务提供全面的存储、处理和管理机制。但在巨大数据量、设备量、场景需求的语境下,传统意义上的云计算可能会面临带宽、时延、连接质量、资源分配、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处理和应对传统云基础架构可能满足不了的应用和场景所带来的困境,在端侧更加有效率、针对性地采集、传输和处理数据,用以提高生产生活经济价值的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概念应运而生。根据 CB Insights 数据,截至 2019 年年底,美国上市企业财报会议中提到“边缘计算”的次数,首次超过了“云计算”被提及的次数,从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出全球化背景下,公司领导层对边缘计算的概念和技术越来越重视。图 | 财报会议中提到“边缘计算”的次数(来源:CB Insights)研究机构 IDC 将边缘计算描述为“(一个)微型数据中心的网络,它可以在本地处理、存储关键数据,并将所有接收到的数据推送到附近的中央数据中心或云端”。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2019 年发布的《运营商边缘计算网络技术白皮书》中给出了边缘计算 2.0 的定义,也是本文采用的定义。边缘计算 2.0 是 “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联接、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边缘计算的业务本质是云计算在数据中心之外汇聚节点的延伸和演进,主要包括云边缘、边缘云和云化网关三类落地形态;以‘边云协同’和‘边缘智能’为核心能力发展方向”。边缘计算存在的基础是云计算,本着“为云分担”的任务和使命而运作。最终边缘计算实现的意义是云边协同:边缘向云反馈信息,云向边缘发布指令等,完成上传下达,实现共存协同式的调度、命令、搜集、处理、计算、更新等工作。因此本文将边缘计算 2.0 也称作云边协同。图 | 云边协同工作网络流程示意图及主要参与者(来源:CB Insights China)我们理解的边缘节点是在靠近设备端或数据来源端的物理位置,并不具体限制距离,可以是不同行业的工作现场、基站附近或者是在传输网部署。通过缩短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部分的距离,边缘计算可以更加高效、低时延地处理数据;将前端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更近的边缘侧,虽然对基础设施部署范围产生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可以更好地保证安全性与可信赖性,从而让客户可以更自主地部署计算、存储和控制功能,减轻对远程云端的依赖。但这种自主并不意味脱离云独立存在,重点在于边云协同,也是边缘计算定义中的核心能力发展方向之一。边云协同是中心云和边缘侧之间资源、安全、应用、业务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等多方面的协同。关于边缘计算的优势,有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提出的 CROSS,即敏捷连接(connection)、实时业务(real-time)、数据优化(optimization)、应用智能(smart)、安全与隐私保护(security),也有 Buyya 教授与 Srirama 教授在 Fog and Edge Computing: Principles and Paradigms 中提出的 SCALE,即安全(security)、认知(cognition)、敏捷(agility)、低延迟(latency)和高效率(efficiency)。虽然表述略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在肯定边缘计算的低时延、高效率、安全性、智能化的优势。高效率:归功于数据分析的多数任务在数据源附近完成,可以更快地分析及反馈、更好地降本增效。
安全性:边缘计算的安全性不只体现在将数据在尽量靠近数据源的边缘侧而非上传到云端处理,还体现在可以通过各种边缘节点来寻找最佳路径,从而快速地执行软件的安全更新。
智能化:边缘计算可以让用户在无论什么时间、哪里都可以自由地部署、存储、计算和控制,因为涉及到大量自我适应、表达、修复等机制,就要求边缘节点的设备更加智能,需要在不依赖云端决策的情况下作出响应。
为探清中国云边协同现阶段发展进程,找到真正推动中国边缘计算落地的企业,DeepTech 联合 CB Insights,扫描身处其中的一系列公司,一窥推动中国云边协同的重要企业力量。CB Insights 中国团队依据 DPTC 体系(Depth、Popularity、Tendency、Collaboration),从四个维度全方位评估企业的自身实力、外界态度、发展趋势和合作表现。“深度”关注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竞争力、研发实力、产品定义能力和服务客户的能力;“关注度”强调的是企业获得的外部支持,如资本、产业和媒体的支持;“趋势性”主要发掘企业在时间横轴的发展潜力和提升可能;“协同性”关注的是企业在云边协同的上下游纵轴中所拥有的资源与实力,包括其对供应商的把控能力以及与高校/研究院所的合作关系、对外合作与投资的能力。本文将云边协同的生态分为三个维度:数据端(端)、边缘端(边)以及中心云端(云)。本文关注的推动中国边缘计算发展的公司,主要包括边缘端维度的公司,这类公司需在中国有运营实体,通过其边缘端产品部署对数据端得到的数据进行一手地分析、处理、存储、协同及控制,在部署、运行、调试过程中与云端协同,在缩短与数据端距离的同时,分担云端的压力。只关注数据收集、云端处理部分或应用的公司,芯片类公司以及运营商公司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是中国公认的云边协同主力推动者,本文暂不将其涵盖其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市场化的企业力量,那些有边缘端及云边协同产品的公司。前文针对边缘计算的定义中提到,边缘计算主要包括云边缘、边缘云和云化网关三类落地形态。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此次关注的边缘计算公司分为四类:云边缘公司、边缘云公司、网关及服务器公司,以及综合类边缘计算公司,定义如下:- 云边缘公司主要进行云服务在边缘侧的延伸,本质上仍是云服务,主要提供依赖于云的服务或需要与云服务紧密协同的服务。
- 边缘云公司主要在边缘侧构建中小规模的云服务能力,以边缘云来提供服务,MEC 、CDN 等都归于此类。
- 网关及服务器公司指以提供边缘侧网关及服务器软、硬件服务为主要产品的公司,其包括但不限于可在边缘侧提供协议/接口转换、边缘计算、存储、控制等能力的公司。
- 综合类边缘计算公司指产品线涵盖至少以上两类产品的公司。
华为云 2019 年增长超过 3 倍,是中国公有云市场头部玩家之一。早在 2016 年,华为便联合中科院、英特尔等创立边缘计算产业联盟 ECC。基于在通讯网络、云数据中心、服务器、以及自研芯片、边缘云等方面的优势,华为布局智慧城市的各个节点。华为的边缘计算主要有边缘云、云化网关和服务器两类形态。边缘云产品包括智能边缘平台 IEF、5G 边缘计算平台 MEC、ROBO 一体机等;云化网关,包含边缘计算物联网 EC-IoT 解决方案、CloudWAN 解决方案等,覆盖智慧园区、平安城市等多种场景。另外,华为还发起了 MEC 边缘计算开源项目 EdgeGallery。通信解决方案、服务器、芯片、云平台、边缘节点部署等方面的集大成者,华为自上而下,以多重角色率先推动边缘计算及 5G 等的落地,打造边缘计算全栈解决方案,是促进云边协同发展的早期和重要推动者,不断为生态伙伴赋能。新华三在边缘计算方面技术功底深厚,是一家“综合型”边缘计算公司。在产品类型和应用场景方面进行全面布局。产品方面,其有一站式边缘云、业界首款超融合边缘云(UIS-Edge)、MEC 边缘计算解决方案、边缘计算 ICT 融合网关、OTII 服务器、边缘计算板卡等。场景方面,在看好交通、教育、园区、运营商、公共安全等应用场景的未来的同时,也认识到不同场景背后的不同挑战;可规模化、可复制是其对未来边缘计算应用场景的关键词。背靠紫光,新华三在边缘计算方面进入早、布局全面,凭借其在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整体能力,在边缘计算领域一直处于领跑位。2019 年阿里云业务营收达到 52 亿美元,同比增长 64%。在中国公有云市场,占有近五成市场份额。自 2018 年 3 月宣布战略布局边缘计算以来,阿里云先后推出 IoT 边缘计算产品 Link Edge 和边缘节点服务 ENS,将其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优势拓宽到边缘计算上。2019 年,阿里云定义边缘计算即城市计算,持续加码四层技术栈的投入布局,以地级市为单位逐渐部署边缘云基础设施。目前,阿里云部署 300+边缘节点算力,基本覆盖中国省会城市三大运营商与热门地区的三线城市。基于其在云服务领域的强势地位,将优势拓展至边缘计算领域,形成 “云+边+端” 三位一体的未来战略。2019 年,阿里云还率先发布了中国国内首个全域覆盖的边缘计算基础设施产品。中国公有云市场稳居第二位,2019 年腾讯云全年收入超过 170 亿元。2019 年 8 月,腾讯云对外推出 IECP 物联网边缘计算平台,结合物联网平台、AI 中台、边缘容器系统 Tinykube 等,为智慧工厂、智慧楼宇等场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物联网边缘计算平台 IECP 和边缘计算机器 ECM,还是中国首批通过技术标准认证的产品,其中 ECM 主要应用于实时音视频、云游戏、边缘 AI 等场景。ECM 和 IECP 提供低时延、安全、稳定的边缘计算服务。腾讯云的 ECM 边缘计算机器覆盖中国 70+ 个城市和地区,部署超过 300 个云边缘计算节点,为游戏、教育、直播等行业提供了丰富的 5G 边缘网络和计算的边缘 IaaS 能力,边缘计算行业名列前茅。百度智能云(Baidu Intelligent Cloud)2019 年 8 月,在百度云智能峰会上,百度智能云率先基于 CDN 节点网络推出边缘计算产品 BEC(Baidu Edge Computing)。在边缘计算场景,百度智能云还研发了边缘 AI 服务器,结合云端软件解决方案,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2018 年 12 月,百度云推出了中国国内首个开源边缘计算平台 Open Edge,旨在打造一个轻量、安全、可靠、可扩展性强的边缘计算社区。目前,百度智能云边缘计算节点支持中国国内节点 60+ 个,覆盖七大区三大运营商,应用于边缘直播源站、实时音视频通信、视频监控、云游戏等多种场景,与英特尔、国家电网、戴尔、重庆气象局、吉诺汽车等达成合作。以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AI+Big Data+Cloud Computing)为核心战略,百度智能云稳居中国公有云市场第一阵营,并不断发力边缘端。2019 年,金山云营收为 39.6 亿元,公有云服务收入占比 87.4%。金山云目前已从金山软件分拆,于今年 5 月 8 日成功在美上市。金山云在 CDN 和数据库等领域有较深的技术积累,并在行业中拥有一批忠实客户。金山云服务包括西山居、巨人网络、字节跳动、中国建设银行和华泰证券等客户,覆盖游戏云、视频云和企业云等领域。另外,借助全球 1000+ 节点,60T 带宽等强大资源,金山云推出了容器云平台 KENC,支持在边缘运行自定义的容器镜像,依托 CDN 网络主推容器云平台,面向大客户提供自控节点容器云,并向中小客户提供自动调度容器云。中国公有云服务第一阵营企业。边上的边缘计算方案 KENC、端上的边缘计算方案智慧人居企业管理平台,以及打通边与端互联互通的“1KM 边缘计算方案”,组成当前金山云一体化边缘计算的整体布局。随着边缘计算走过技术萌芽期步入快速发展期,金山云将进一步加速推动边缘计算方案深入渗透到更多应用场景。九州云成立于 2012 年,是中国早期从事 OpenStack 和相关开源技术的公司,利用 OpenStack 和相关开源技术,主要为 IDC 企业构建云平台,简化数据中心管理和运营成本。九州云于 2017 年确立了边缘计算的战略方向,实现了边缘 IaaS、边缘 CaaS、边缘 PaaS、边缘 MANO、边缘 SD-WAN 等多项技术突破。在原有基础上,九州云拓展了 Animbus 边缘 Edge 产品线,针对边缘场景进行定制,在 StarlingX/Akriano 边缘开源框架基础上增强了边缘部署的 IaaS。边缘产品除 OpenStack 外,更融合了 Kubernetes、Tacker,还增强了无人值守、远程推送、故障管理等适合边缘的增强功能。秉承 “开源赋能变更” 的理念,九州云延续了自身在开源领域的技术优势,边缘产品融合了 OpenStack、容器化、ME App/ME VNF 编排。从 “赋能云计算” 到“赋能边缘”,九州云成长为边缘计算领域的一匹“黑马”。成立之初,视界云的主营业务是 CDN 为主的云服务。2018 年,视界云业务战略调整,经过两年转型期,成为一家以多云接入管理平台为主,并长期布局边缘计算的云服务商。视界云业务覆盖整个云、网、边的产品服务,包括各类基础云服务、多个云计算平台的接入和管理服务、云 DC 服务、云专线服务、边缘计算网络服务等。目前,视界云 MSP(多云管理)平台服务了腾讯、快手等互联网客户。在收入构成上,MSP 平台贡献了 90% 的收入,边缘云贡献了 10%,公司营收过亿元。MSP 领域的贡献者,从 MSP 延伸至边缘计算的厂商。视界云推出边缘计算网络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实现边缘计算网络的构建,形成以边缘计算网络为核心的多项行业解决方案。成立 20 年,上市 10 年,专注于提供互联网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等技术研究,主要产品包括 CDN、云安全、云计算、SD-WAN 和 IDC。网宿科技在 CDN 服务领域深耕细作超过 15 年,目前拥有全球化的 CDN 平台,以确保把客户的业务安全、稳定、高效地分发到各地,当前基于 CDN 及云相关业务,逐渐向边缘计算发展。2019 年,网宿科技推出网宿边缘云平台(Edge Cloud Platform),将计算、存储、传输等平台能力对外开放。同时与高校联合进行边缘计算研究,与铁塔智联和海尔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 COSMOPlat 达成战略合作,在边缘计算、物联网方面共同推进落地。网宿科技凭借全球部署的分布式 CDN 节点不断搭建边缘计算网络,开放并强化计算能力,将计算、存储、安全、应用处理等能力推到边缘。2019 年 CDN 产品营收 54.37 亿元,占总营收 90.51%,充分利用现有边缘节点基础,推动 CDN 产业从传输时代向边缘计算时代迈进。Rancher Labs 由硅谷云计算“明星”、CloudStack 之父梁胜于 2014 年创立。其在中国的业务由全中资公司 Rancher 中国云澈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运营。其产品 Rancher 作为业界广受认可的容器编排管理平台,是业界唯一能够满足企业异构基础设施的多云多集群 Kubernetes(k8s)管理平台。2018 年,Rancher Labs 联合 Arm 中国发布了 Rancher 2.x 这一业界最早支持 Arm 架构的 k8s 管理平台;后针对边缘计算场景的特殊需求推出了 k3s 的集群管理功能。k3s,作为轻量级的 k8s 在发布之初,是一个大小不到 40MB、内存消耗小于 500MB 的二进制文件,其拥有生产级、高可用的架构,能在边缘场景中自动初始化并维护集群。2020 年,Rancher Labs 加入 ECC,着力推进容器技术在边缘场景的落地使用。源于硅谷、以中国为支点,从 k8s 到 k3s,Rancher Labs 致力于以软件定于边缘,推动容器技术在边缘计算领域的应用。赛特斯在软件定义通信方向上拥有行业经验,近两年更加聚焦“软件定义、聚焦边缘、拥抱 5G” 的战略发展方向。通过软件定义 5G 基站(5G vRAN)和软件定义边缘计算两个主要抓手,利用赛特斯在 SDN/NFV 方面的技术优势,进行相关产品研发。2018 年,赛特斯凭借边缘云整体解决方案,成为中国联通边缘云首批生态合作伙伴、成为中国移动边缘计算开放实验室首批合作伙伴。围绕电信运营商和垂直领域客户的业务发展对边缘网络提出的新要求,同年正式推出了三款边缘网络产品,包括边缘网关(FlexEGW)、边缘云(FlexEstack)、边缘云管理平台(FlexECO),重点应用于家宽、政企和移动三大生态场景。赛特斯在视频流分析、车联网、企业专网、物联网/工业互联、辅助敏感计算等领域已进行了战略布局并具备成熟的方案能力,能够帮助运营商构建基于云-边-端模式的 5G 网络和边缘计算,推动边缘数据中心的建设布局。成立于 2015 年,白山云科技是专注于数据服务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白山云坚持技术创新,搭建数据、应用、系统、网络之间相互连接的创新型云计算服务平台,提供云分发、云安全和数据应用集成等产品及服务。作为 CDN 行业中的新兴企业,白山云“另辟蹊径”,关注云后市场,以数据内容为核心,提供高效数据内容应用与交换的定制化服务。目前,白山已推出云分发 CDN-X、云安全 ATD、数聚蜂巢 Orchsym 等产品,涵盖数据传输、安全、应用整合等领域。针对 5G 和物联网的新需求,白山云还提供边缘存储、边缘计算、边缘安全防护等服务。CDN 分发领域的领导企业,自 2015 年 4 月成立以来,白山以云分发为切入点,在云服务市场上崛起,首款云分发产品 CDN-X 引领行业创新。Zenlayer 是全球边缘云服务提供商,致力于帮助企业快速提升全球用户体验。 Zenlayer 于 2014 年成立,近年来业务成倍增长,在六大洲运营 150 多个数据中心和 9.6Tbps 骨干网,并提供裸机云、云连接、SD-WAN 和应用加速服务。Zenlayer 还向 10 毫秒的低延迟“小目标”迈进,2019 年上半年其裸机云容量扩大了 110%,并成立杭州研发中心。未来,Zenlayer 将进一步拓展以印度、印尼和巴西等新兴市场为主的全球业务版图。着眼全球,为数不多的专业边缘云服务提供商。Zenlayer 正构建起全球边缘云平台,场景已覆盖云、移动互联网、游戏、运营商等行业,赢得全球 300+ 客户的信赖,助力企业将业务扩展至全球市场。凭借优秀的研发能力和强大的全球网络资源,Zenlayer 正不断推进边缘计算领域的创新。中兴通讯针对边缘计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跟踪,目前已拥有完整 MEC 解决方案,以及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分流技术、CDN 下沉等技术和专利。中兴率先提出了 5G 核心网解决方案,引入了 MEC-多接入边缘计算,将业务锚点和计算能力下沉到移动边缘节点,实现超低时延、高带宽、实时性的网络信息访问。2019 年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兴还发布了 ES600SMEC 服务器,搭载英特尔至强处理器,配合 AI 加速卡,在边缘侧具备强劲的神经网络推理能力。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全球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中兴主要从事生产程控交换系统、多媒体通讯系统、通讯传输系统。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中兴加速在边缘计算这一 5G 及物联网时代的热点技术上的布局。基于通信方案提供商的优势,中兴成为边缘计算发展的有力推动者。2019 财年,联想企业科技集团(DCG 中国)营收达到 383 亿元。中国业务增长近 23%,增值型业务持续增长,软件定义基础架构 SDI 增长 27.4%,软件业务增长 42%,联想的数据中心业务进一步稳固。从 PC 业务、数据中心到边缘端,联想经过几年不断摸索,建立了 “端-边-云-网-智” 的架构体系。2019 年 8 月,联想推出 ThinkSystem 边缘服务器,适用于 VR/AR、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多种应用场景。智能化转型步伐明显,从数据中心到部署边缘端,PC 巨头联想围绕云计算、物联网打造了一系列软硬件解决方案。2020 年,联想还发布包括工业计算设备 ECI-430、边缘计算板卡 ECB-PR70 等五大智能物联设备,进一步完善智能物联产业矩阵。浪潮是全球领先的 IT 基础架构技术、产品、方案和服务供应商,业务涵盖了 ×86 服务器、存储、数据库等,并在通用服务器、AI 计算、开放计算、云等应用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浪潮是全球领先的服务器供应商,同时也抓住了云和 AI 两个增长机会。边缘计算领域,在 2017 年 6 月,浪潮与三大运营商等共同发布了《OTII 定制服务器参考设计和行动计划书》服务器开放项目,在标准制定上取得先机;此外浪潮参与开发了 ODCC 社区的 OTII 基准,并且推出了第一款符合该标准的边缘服务器 NE5260M5,被中国移动大规模采用。基于服务器领域夯实的技术与市场优势,以及云计算、大数据、AI 等技术的积累,浪潮抓住 5G 和云计算语境下的边缘计算机会,抢滩登陆边缘计算服务器市场。面向网络边缘及现场级边缘场景,提供硬件+平台一体化产品,推动边缘计算助力 5G 先锋变革。安控科技是大型油田企业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深入布局工业互联网,在“端”侧产品方面,通过升级 RTU、网关、仪表的运算存储通信能力,导入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增强产品在边缘侧的快速响应能力、运算分析能力和安全防护能力。2019 年安控科技进行边缘智能网关产品的开发,可实现边缘本地系统互联并提供本地计算和存储能力,与云端系统实现协同,能提供轻量化的联接管理、实时数据分析及应用管理功能。根据 2019 年财报公开信息显示,安控科技还加强边缘计算控制产品的研发和现场应用推广,开展 RTU 集成化、智能化升级,打造具有更强通信扩展能力、存储能力、集成应用平台能力的物联网边缘控制器产品。油田集成化井场主 RTU 和气田一体化 RTU 现场应用情况良好。有效利用现有自动化业务优势与油气田行业的深厚经验,安控科技结合边云协同架构和产品发展方向,推进研发边缘计算控制产品、边缘智能网关、边缘服务器等产品研发,推进油气田用户场景应用。2019 年东土科技实现营收 8.16 亿元,研发人员占总数 36.64%,主要产品分为工业互联网产品、大数据及网络服务。第一类别下的服务器产品包括工业服务器、智能交通服务器、电力服务器产品。工业服务器集边缘计算、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和机器视觉于一身,支持边缘网关应用,同时支持宽温运行。HOURSIS 智能交通服务器融合了边缘计算、图像识别、数据共享、支持 IPv6 的两线制宽带总线等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实现交通信息服务、信号控制、态势监控、稽查布控、辅助决策等多样化的服务,能做到交通状态自动感知、控制方案自动生成。东土科技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不错的进展,2019 年提出“基于分布式边缘计算大脑的智慧城市”全栈解决方案,实现操作系统、边缘计算服务器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边缘计算节点就近提供智能服务,软件定义城市功能通过开放的 API/eSDK,与不同合作伙伴的行业应用系统开放对接。通过开放的 API,专用的微服务模块,边缘计算服务器可向上集成各种应用。研华成立于 1983 年,是一家台湾上市企业。作为物联网智能系统及嵌入式平台厂商,研华成功实现了从硬件厂商向以边缘智能和 WISE-PaaS 工业物联网云平台为核心的物联网软、硬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边缘计算方面,研华强调针对具体场景的边缘计算应用展开,推出了边缘智能服务器 EIS(Edge Inteliigence Service),以边缘计算平台为核心,整合软、硬件。其产品布局包括传感设备、控制器、边缘智能服务器、 边缘计算智能网关 (EPC-R3220)、开发套件等,通过完善靠近数据侧的产品线布局,提高边缘侧数据处理、控制、存储等能力,不仅保证在边缘侧“互联互通与快速“,更让其物联网相关服务”可复用且多元”。老牌硬件企业集中发力边缘计算,以丰富的产品线构建“互联互通与快速、服务可复用且多元”的边缘计算生态,反哺其物联网布局。凌华科技在边缘计算方面的产品包括 MEC 边缘服务器 MECS-7210 及 MECS-6110、高性能服务器级的移动边缘计算平台 SETO-1000,以及近期针对设备状态监测(MCM,Machine Condition Monitoring)边缘数据采集系统(DAQ,Data Acquisition Systems)发布的 MCM-204。凌华科技看好 5G 、人工智能等对边缘计算起到的带动作用,也看好边缘计算未来在垂直产业的应用;其积极与国际头部厂商,如英伟达、英特尔、亚马逊 AWS、FogHorn Systems 等合作,开发可以丰富凌华边缘计算解决方案的软件、硬件、套件等。1995 年,凌华科技成立于中国台湾,凭数据采集起家,全球化布局。收购与投资并举,兼具全球视野和中国产品本土化能力,在凭借其嵌入式计算解决方案积极布局边缘计算领域的同时,与英伟达、亚马逊、英特尔等国际巨头合作丰富产品线和完善产业生态链,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中科创达在智能操作系统领域拥有长期技术积累和资源优势,2019 年实现营收 18.27 亿元,拥有超过 1000 项自主研发的技术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 5000 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 90%。2019 年,中科创达发布 TurboX Edge Platform(TurboX 边缘智能平台)——面向边缘计算的智能物联网开发框架平台,可与物联网场景中已有的网关设备、传感器设备和云服务协同工作。同时还推出了边缘计算平台 TurboX Edge Kit,针对边缘计算场景的客户需求,实现云边数据协同、控制协同和管理协同。立足操作系统技术,凭借云—边—端协作技术优势,充分挖掘智能物联市场潜力。TurboX Edge Platform 已经应用在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零售等多个垂直行业。展湾科技(Zhanwan Technologies)
展湾科技成立于 2014 年,已推出工业互联网一站式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展湾智慧通®,由边缘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在“边缘层”实现工业设备联网和边缘计算,在“平台层”完成数据的分析处理及算法模型训练,在“应用层”实现可视化应用的展示。为实现在边缘层采集精准高质数据,展湾科技将边缘计算网关视为发力点。已推出三款边缘计算网关(SMART-EDGE1300、SMART-EDGE1400、SMART-EDGE1400I),多部署在数控加工、能源环保、冲压行业、工业机器人等工业现场,可实现更接近设备或数据源头的数据采集与协同计算。软硬结合,为制造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和服务。展湾科技在推出边缘计算网关的基础上,还配置有数据分析平台 SMART-DAC、可视化应用及算法,以实现边缘计算网关的配置管理及场景化算法的配置、训练和下发。映翰通主要关注工业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包括工业物联网通信(M2M)产品及物联网领域“云+端”的整体解决方案。2019 年,其发布基础版边缘计算网关 IG902、工业协议版边缘计算网关 IG902-H 、紧凑型边缘计算网关 IG501、 和国密算法的 InDTU900 等系列产品,以协助生产制造商打造基于边缘计算的远程运维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实现设备远程状态监控、实时告警通知和故障诊断分析、设备预防性维护以及工业大数据挖掘等功能。边缘计算方面关注包括工业以太网和现场总线协议解析技术、工业云生态接入技术、边缘计算 APP 技术等在内的多个方面,致力于以边缘计算打通 IT 与 OT,实现 IT 与 OT 的融合。2020 年年初,映翰通登陆科创板,国家电网和中国南方电网为其主要客户,2019 年实现了近 3 亿元营收。成立 5 年,特斯联在帮助城市、社区等场景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方面颇具经验。在万达集团、光大控股、科大讯飞、京东、商汤科技等多元化投资方的加持下,特斯联不断拓展云—边—端协同的新场景。目前已完成商业、社区、建筑等场景的云—边—端实际落地,并与京东、T11 达成战略合作,与一众科技企业、芯片企业和政府形成良好合作关系。特斯联最早在 2017 年开始便结合自身业务方向,做边缘计算的产品和技术方案,具体的产品包括边缘算力模组、多维数据网关和边缘算力服务器。随着产品迭代和场景产生的新需求,产品从最初的提供移动算力,到不断要实现的云—边—端融合与协同;从分布式计算,到打造整个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特斯联致力于让边缘计算服务好 AIoT,做好数据连接、网络连接和业务连接。基于 AIoT 在多场景布局的业务特色,将边缘计算产品和技术服务部署到城市(涵盖智慧社区、学校、医院和安防)、商业、智慧建筑、园区等场景中,打造智慧化新样板。天泽智云是美国智能维护系统(IMS)中心的技术孵化企业,以李杰教授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团队具备工业智能化技术、能力和实操经验。李杰教授于 2018 年 7 月开始在富士康内部运作雾小脑(Fog AI)等计划,短短几个月便助力富士康一举拿下灯塔工厂封号,被称作"为富士康摘下工业 4.0 奥斯卡奖的男人"。天泽智云已推出工业物联网与边缘智能系统 EdgePro,将数据采集、硬件配置、状态监控与模型部署四类功能标准化,通过开放接口实现接入、配置和管理各类嵌入式状态监测系统(CMS)、工业电脑、工业网关、PLC 与嵌入式系统等,当前主要部署的应用场景为风电、轨道交通和制造场景(钢铁、机床等)。天泽智云正在努力推动工业场景的智能化和云边协同。富士康和主流风投的加持,为其带来工业场景和资金两方面的人才、资金及应用优势。目前已服务中车、中船等大型制造业客户,并就资源和工业实践等内容与富士康开展合作。江行智能(Jiangxing Intelligence)
江行智能于 2018 年成立,随后推出了边缘计算方面的核心产品—— EdgeBox 边缘计算引擎。一方面通过提供在边缘硬件上部署应用所需的基础功能环境及内建工具,丰富边缘系统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将容器调度框架应用于边缘计算,将边缘侧应用部署、扩展、管理简单化。在输电线路维护、变电站巡检和配电台区智能化场景中,EdgeBox 借助其多传感器融合、超低功耗的识别技术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能力,在边缘侧进行实时计算,及时回传预警信息。在其主要关注的电力方向,巡检效率方面提升了 60 倍,流量成本节省了 90% 以上。水务场景中,其可减少 30% 以上的水厂巡检人力,降低一半的网络和计算成本。江行智能在成立不到 2 年的时间里推出其边缘计算引擎产品,客户包括国家电网、中国南方电网、中国铁塔等“国字号”机构。其主张通过容器、AI 算法等新兴技术,让边缘计算成为“边缘智能”。触景无限成立于 2010 年,专注于嵌入式计算机视觉与感知技术的研发, 以软硬件一体的边缘端人脸抓拍/识别等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服务于安防、教育、商业、金融、交通、泛在电力物联网等领域。触景无限目前的边缘端 AI 产品,包括盾悟智能盒/分析主机、人工智能模块 “瞬视” 等,以及边缘计算平台高性能并行计算平台、多维传感器融合平台,覆盖视频监控、智能交通、智能金融、智能园区等场景。作为前端智能感知引领者,触景无限以 “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感知能力提供商” 为愿景,在 “实时性、低功耗、隐私性、性价比” 等边缘端需求方面独具优势, 实现摄像头等物联网感知设备的智能升级,助推边缘智能生态产业化。2005 年,云计算被提出,2013 年,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 Ryan LaMothe 首次提出边缘计算概念。在边缘计算从美国走向中国,并在中国落地的 7 年中,发力较早的大型云厂商和服务器厂商已先开始围绕边缘计算展开布局。对于云边协同过程中偏重“云”和“服务器”的部分,总体来看,主要是巨头和上市公司把持。一些初创企业,借由其在 5G、深度学习等新技术方面的优势得以在市场中立足。按照上述文中的四个分类,我们可以看到,综合类边缘计算公司以科技巨头和上市公司为主,华为“全栈式”布局边缘计算,新华三作为上市公司也在对边缘计算进行全面布局。云边缘类虽仅腾讯云一家香港上市,但基本被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把控,九州云近日完成了战略融资,处于中后期偏成熟;视界云是为数不多以边缘计算网络云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初创公司。边缘云方向的公司普遍偏向后期,包括上市的网宿科技、已过问询的白山云以及准备科创板上市的赛特斯,云澈的美国公司 Rancher Labs 已过 D 轮。Zenlayer 则处于 B 轮。网关与服务器方向的公司是现在饱含机会的方向,在这个方向我们也看到了大公司与初创公司同台竞争的局面。其中有中兴、联想、安控、东土等大陆或香港上市企业,也有研华和凌华这种老牌中国台湾上市公司,当然也有表现异常活跃的初创企业,如天泽智云、特斯联、江行智能等。但是整体来看,中国的云边协同/边缘计算还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企业对于成本结构非常敏感,同时需要看到新产品/技术接入之后,是否能够有效地解决企业痛点,以及是否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尝新成本”不易预测的情况下,企业倾向于持“观望态度”,在概念验伪、试点有效之后,才开始大规模地部署。
由于云边的协同性,边缘计算或云边融合不可能是一个单独的业务或产品,反而是各行业、企业和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联网化整体大版图中涉及到的一部分业务。因此,当前中国的边缘计算产品、技术作为业务形态嵌入方案中去,着力解决工业、城市等应用场景的实际痛点和真实需求。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由于行业多元和标准多样,需要针对性解决方案
边缘计算在数据量大,且急需低延迟的场景才能发挥自身价值,因此像自动驾驶和游戏这样的场景对边缘计算的需求度最高。但受限于业务发展的成熟度较低,这类场景中边缘计算的渗透率很低。图 | 云边协同/边缘计算主要应用场景(来源:CB Insights)而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通过设备互联、多类型传感器和边缘计算,实现数据采集、处理,达到云边协同式传输和处理效果。针对越来越多的工业互联网场景对云计算在边缘端的特殊需求正逐步增多。另外,在电力、石油石化等传统能源行业,云边协同也备受企业关注。能源行业信息化接入设备多、信息量大、业务周期峰值明显,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化、资源共享和弹性伸缩等能更好处理对象广泛及业务峰值问题,同时边缘计算能在偏远、极端环境下进行本地处理,并将加工后的高价值数据与云端交互。传统的安防行业都将每日产生的摄像头等数据传输至云端进行分析和存储,耗费大量带宽及存储成本,并带来高时延。而边缘计算的兴起及与 AI、云计算的结合,则能在前端实现本地决策、实时响应,执行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行为检测等多种本地应用。在安防领域,云边融合将促进视频物联网及智慧城市的整体建设。云边融合还正走入个人家庭,并逐步促进智能家庭场景的实现。家庭网关、智能终端等边缘计算节点,可处理大量异构数据,再将数据统一上传至云平台。未来,智能家庭将不局限于智能家居,还能与家庭医疗、家庭安防等相结合。不少云服务厂商、传统硬件设备厂商、算法和软件方案及物联网厂商等都在布局这一赛道。对于边缘计算及云边协同的数字化、智能化推进,需要参与者更有耐心的将其有机部署在生产生活中。这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还是工程问题,需要产品定义能力,更需要拿下客户的销售和服务能力。边缘计算作为云计算的延伸,是将云本身的功能扩展到边缘端的一种解决方案。同时,随着“上云”的企业不断增加,应用上线周期缩短、开发及运维的困难、数据量激增、数据库关系伴随功能增加而愈加复杂等新的挑战,从微服务架构开始,人们最近越来越多地谈到一个新的概念——云原生(cloud native)。我们认知中的云计算,一般包含三个层级:基础设施及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软件即服务(SaaS),但是这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云本来的优势。相比之下,云原生则可以从应用“一出生”,就以云为基础,充分发挥其虚拟化、弹性扩展、高可用、高容错性、自恢复的优势。云原生的概念,在一众头部厂商(如谷歌、亚马逊 AWS、阿里巴巴等)以及 CNCF(云原生基金会)的推动下,开始囊括越来越多的厂商及项目,其中包括明星项目 Kubernetes 、微服务、 DevOps、持续交付等关键要素也被纳入到越来越多的项目和应用中。上文中提到的很多厂商,也在将容器化的概念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边云协同的场景之中。2017 年起,中国政府提出加大对 CDN 网络的布局建设力度;2018 年中国政府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建设及推广指南》,提出到 2020 年,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体系;2019 年,发改委、工信部等十部门共同提出推进 5G 商用牌照,加快推进超高清视频产品消费;2020 年,“新基建”的提出针对 7 大领域发力,主要包括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边缘计算的落地和推进,将加速“新基建”中提到的 7 大领域的进步。在政策的引导下,边缘计算在近几年,将有望在工业互联网、通信运营商、视频等领域落地到更加多样、细分的场景中。部署于各行各业的终端设备原本是孤立地产生数据,并上传云端。但随着 AI 的兴起、边缘端的智能化,一种协同式计算能力开始可以被提供和分配。而在“边”上能满足哪些需求、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正是行业落地的难点。目前,边缘智能需要解决的是连接、智能、稳定性以及数据自治等问题。当前中国对“云边协同”的建设还处于验证阶段,一方面关于“边缘计算”、“云边协同”等概念的讨论热度持续不下;一方面云、边等技术概念和产品如何更好与原有体系进行融合和升级改造,缺乏足够的实操经验和统一标准。我们期待看到更多推动中国边缘计算和云边协同的公司、场景出现,这个过程不只包括边缘计算公司,还包括云厂商,只有通过合理的云边协同,边缘端才会更加智能、高效。未来,CB Insights 将与 DeepTech 一道,持续关注中国云边协同/边缘计算领域的发展。